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巫家坝机场:航空救国的前沿阵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7:40:00    

说起昆明的机场,很多人心中至今仍有一个沉甸甸的名字——巫家坝机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巫家坝机场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机场、中国航空业的发祥地之一;抗战期间,它除了是飞虎队的主要基地和司令部,也是驼峰航线最重要的终点站机场;新中国成立后,它又成为国家对外交往最重要的空中枢纽之一。这些历史传奇,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携手世界和平力量抵抗侵略、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携手战长空

始建于1922年的巫家坝机场,是亚洲大陆最早的航空训练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机场。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云南先后组成60军、58军、新3军等部队在巫家坝誓师出征,转战前线、保家卫国。1938年9月28日,日本首次空袭昆明,正在滇池上空作战斗练习的中国战机立即投入战斗,在交火中击中一架敌机,这是在昆明上空首次击落日寇敌机的记录,极大地振奋了民众的抗战信心。

1941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进驻巫家坝机场,帮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巫家坝是飞虎队基地所在。在此后31次空战中,志愿航空队员共击毁敌机217架。

直至抗日战争胜利的3年零9个月时间内,巫家坝机场成为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和第十航空队的司令部驻地和主要基地,成为全国以及中印缅战区最重要的军事机场。

“驼峰”铸英魂

1942年,日军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后,美国陆军空运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成功开辟从印度阿萨姆邦到昆明的空中运输通道“驼峰航线”,以巨大的牺牲保障抗战物资运输通畅,巫家坝是航线终点。

“驼峰航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

从1942年5月航线开通至1945年9月结束,在3年的艰苦飞行中,美国空军运输部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先后动用了2200多架飞机、8万多名航空和地勤人员,共飞行8万架次,运送战略物资85万吨、兵员3.3万人。其中,有赴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两个师,另外还有1000多架作战飞机通过这条航线投入中国战场,主要进口的物资是航空武器装备、器材、航空油料、陆军武器装备、汽车零件、医疗器械、药品、机器设备、布匹、军服、印刷材料、钞票等。

当时巫家坝机场不分昼夜,无论晴雨,平均每2分15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机场24小时工作,征雇商车60辆,配备士兵560名,负责装卸各种空运物资。中美两国飞行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在“驼峰航线”上穿梭飞行,地勤人员在机场上冒着严寒酷暑或滂沱大雨装卸物资、加油、检查维修飞机,使大批抗战物资源源不断从印度运入昆明,使中国军队的装备得到了改善,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提升,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驼峰航线”是世界空运史上的壮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其间,这条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609架,牺牲和失踪中美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00多人,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悲壮的一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以中国人民胜利而告终,飞虎队逐步撤离。

启航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巫家坝机场历经多次改扩建,后由军用转为民用,成长为后来的中国五大航空港,服务新中国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需求,促进云南昆明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展示昆明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窗口和门户。

因机场负荷大大超过设计容量,且无法再进行扩建,2012年6月27日晚,巫家坝机场关闭,结束了90年的服役期,昆明国际机场转场长水运营,巫家坝机场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巫家坝机场搬迁之后,为昆明主城留下了近10平方公里可重新开发利用的黄金地带,片区周边开发不再受限高的限制,优越的区位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巫家坝的价值被重新定义。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相继开通、一家家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

2025年新年伊始,作为昆明中央商务区的巫家坝迎来了一场璀璨夺目的时尚灯光秀。中海国际中心、招商蛇口、中交南亚等楼宇与150多幢住宅公寓一同“点亮”新年。整个巫家坝高楼大厦和璀璨霓虹灯交相映衬,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与热情。截至目前,昆明中央商务区已入驻企业5000余家,其中总部企业14家,肩负着城市新中心、引领城市未来建设发展的新使命,巫家坝再次“启航”。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邓磊

责编:苏昊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