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00,那大镇发源北路(市生态环境局)旁的流动摊点就逐渐热闹了起来。摊主王大姐麻利地将摘好的叶菜摆放整齐,就招呼起了前来买菜的市民。她的摊位正好摆在黄线区域内,既不影响行人通行,又方便市民买菜。“以前摆摊总是东躲西藏,现在有了固定位置,心里踏实多了。”王大姐一边招呼买菜的客人,一边顺手将垃圾扔进一旁的垃圾桶。这是那大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效能,规范流动摊贩管理后的缩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3月底以来,那大镇联合市“一创两建”指挥部、市城管局、市执法局等部门,科学规划了夏日广场(广场西路)、解放南路(那大一小旁)等20处流动摊贩划线区和14处夜宵摊位区。截至目前,累计设置了摆摊点693个,基本覆盖镇区主要路段和居民聚集区。在南京路(水利沟)旁的集中摊位点,每到傍晚时分,奶茶、小吃等摊位依次排开,地面干净整洁,喧闹中显得井然有序。“这些流动摊贩过去随意占道,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社区网格员小李说,划线后,摊贩不用抢占位置,买东西的人也走得顺畅。
据了解,那大镇在便民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专门开设摊贩备案窗口,摊主登记信息并签署承诺书后,就可以到划定的区域经营。“签承诺书的时候,工作人员反复跟我们强调环境卫生问题。要按要求位置经营。”卖水果的老陈说,现在他的三轮车总带着垃圾袋,收摊时都会把地面的垃圾收走。
“日常管理中,执法队员与社区网格员会到现场巡查、劝导、整治,引导摊贩按区域、按标准规范经营,从源头上净化市场周边及街道两旁的经营秩序。”那大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羊金发说,下一步将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摊位布局,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也有温度,真正实现市民便利、摊贩安心、城市整洁“三赢”。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