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贸优品快闪店如何叩开“星辰大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5:41:00    

国际商报记者 吴广宁 徐若滨

初夏时分,厦门中山路步行街的午后,阳光透过骑楼建筑独具韵味的廊柱与雕花窗棂,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光影。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行人穿梭如潮,其中一家名为“外贸优品快闪店”的店铺尤为“吸睛”。踏入店内,空间宽敞明亮,近300平方米的面积被巧妙地规划布局,各类外贸优品错落有致。

4月26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全国纺织服装对接活动、全国“棉纺消费季”在厦举行,这个全国首家外贸优品快闪店亦同期闪亮登场。据了解,这家快闪店汇聚了奥佳华按摩椅、汉印智能打印机、维发BAGSMART潮包、准者体育用品、瑞春来纺织等众多出海“尚品”,同时开通了抖音、万翔等线上平台进行展销。其中,大码鞋服是主营商品。此前,不少外贸企业因遭遇高关税挑战使出口受阻,此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国内消费者的大好机会。

破局:从外贸尖货到内需精品

“五一”假期,外贸优品快闪店热闹非凡。其中,在准者体育展台明亮的展示架上,运动套装按从XXL到6XL的尺码整齐陈列。身高1米85、身形健硕的李先生刚结完账,提着购物袋笑着对记者说:“这件3XL速干衣肩线设计特别合理,试穿后很合身,就立马下单了,我们这些‘大码’人再也不用碰运气买衣服了!”这一幕充满市井温度的消费场景,正是外贸优品快闪店创新实践的真实写照。

准者体育展台相关负责人蔡津聿告诉记者,准者品牌主营竞技类体育运动产品,生产的鞋裤尺码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国内少见的48码到50码(对应身高约2米左右)产品。快闪店开业后,试穿大码鞋服的顾客络绎不绝。这次活动不仅让南来北往的消费者有了更多购物选择,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线下体验。

“我们之所以在店里增加大码鞋服的展示,是因为通过客户咨询和接洽团购订单发现,客户对大码产品的需求量比以往明显增加。”蔡津聿拿起一件5XL的翻领休闲衫介绍说,这款衣服采用今年的新款面料,更加贴合国内市场需求,穿上去既有纯棉面料的感觉,又具备透气、5A抗菌、快速排干、弹性足等诸多优点。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外贸优品快闪店带动中山路步行街营业额同比增长155.3%。在这一成绩单的面前,精准细分市场的脉动跃然而来。

通过快闪店这一窗口,外贸企业也对本土消费者关于大码产品的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位体型很壮的健身达人,试穿后当场买走三套运动装。”从一位快闪店导购分享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国内大码服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升维:双循环下的创新实践

在商务部门相关谋划中,中山路快闪店不仅是纾困出口企业的应急通道,更是培育新型消费的试验田。

快闪店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国内许多服饰外贸品牌底蕴深厚,拥有出色的研发设计团队和产线,或者有长期合作的工厂,能进行很好的品质把控,出口转内销主要面临的是营销平台的痛点。此次外贸优品快闪店为企业提供了展示品牌的机会,让更多消费者能够零距离多维度接触和体验外贸优品。

“以前欧码比国内码数大,如今随着大码鞋的需求不断上升,欧码鞋在国内已不再是特殊需求。”不久前参加“外贸优品中华行”全国纺织服装对接活动的一家厦门外贸运动品牌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各方加力推进背景下,公司以内外贸一体化为转型升级的契机,设计研发了多款适合国内消费者的运动鞋新品,并已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上线。

为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厦门市商务局积极搭建主体梯度培育机制,促进全市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助力厦门建设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迄今,全市已认定两批共57家企业为厦门市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

“我们不仅在强主体上发力,还从搭平台、树品牌、建生态等多维度入手,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林珍雅介绍道。

据了解,厦门市商务局加快布局海外联络点,创新设立“海联会客厅”品牌活动,全力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外贸自主品牌特色培育机制,推动企业向自有品牌运营转化,塑造国际化品牌,提升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双向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培育新业态,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机制,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生态,形成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的发展合力。

向新:大码经济驶向星辰大海

傍晚时分,厦门中山路步行街人流如织,快闪店内人来人往,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店的热闹场景,与行业发展的趋势完美契合。

“每一个尺寸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展示展销包括大码鞋服产品在内的外贸优品快闪店亦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了解,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思明区正在策划将原计划为期一个月的快闪店转化为集成店,持续组织本地优秀外贸自主品牌企业入驻,形成常态化的出口产品线下转内销渠道,助力企业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水平。

在政策层面,商务部将继续指导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中国城市商业建设管理联合会等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步行街(商圈)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大码服装鞋帽等优质外贸产品展示展销,及时梳理总结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同时,支持商场超市、服装批发市场、供应链领军企业积极帮扶出口受阻的纺织鞋服企业,持续做好大码服装、鞋帽的消纳工作。

当外贸转内销的齿轮与消费升级的脉动紧密贴合,大码经济的故事,正从中山路这方创新试验场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尽展英姿。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