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韵霞 通讯员 王文佳 冯帅
8月的乡村暑气未消,草木苍翠。株洲市石峰区云田镇的一个小山坳里,住着一位102岁的抗战老兵黄国熙。
走进黄国熙家中,只见纪念章、证明书、荣誉证书铺满整张木桌。“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已过期颐之年的黄国熙,虽记不清往事细节,却始终记得这句曾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黄国熙。受访对象家属 供图
“哪怕死,也要和敌人周旋到底”
1941年,日寇铁蹄踏破山河,17岁的黄国熙成为一名抗日战士,1942年随部队转战芷江,在防空情报所工作。
“那时候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截获和分析敌机情报,进行预警,通知老百姓转移。”黄国熙回忆,有一次大批轰炸机直奔芷江而来,当时街上有家书店接到预警却没来得及转移,一个店员被炸死,黄国熙含着泪将他掩埋。
黄国熙的大儿子黄伟雄说,父亲每每谈及此事,神情都十分落寞。
黄国熙所获纪念章、荣誉证书等。刘韵霞 摄
交谈间,黄国熙拿起桌上一张泛黄的纸,一字一句地念起来:“兹有黄国熙同志系1949年元月1日参军……”这是黄国熙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证明书,左下角印有陈毅元帅的名字,如今是黄家传家宝。
1951年,黄国熙随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上甘岭战役,任炮团指挥员,负责火炮测距。当年美军装备水平远超志愿军,我军炮兵开火后,必须马上转移阵地,以免被美军炮兵或飞机轰炸。
“用方向盘、炮台镜,测下来进行计算,再用三发炮弹试射,那就蛮准确了。”黄国熙说,有时候测量仪器被打掉,便用手比着测,1.2万米射程的榴炮就这样艰难发射。
黄国熙。刘韵霞 摄
去年,黄国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哪有人不怕死?但我们是军人,前面是与敌人搏杀的战友,后面是祖国。哪怕死,也要和敌人周旋到底!”
“我的子孙也要为国而战”
抗美援朝期间,黄国熙获得三等功2次,四等功3次。1956年,黄国熙转业至原湘潭地区水利局工作,1978年到原株洲县水利局工作,直至1980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小儿子黄仲雄说,父亲非常关注国家大事。如今,他的记忆力和听力都有所衰退,但每天仍要看新闻。
“埋头做事,踏实本分。”黄仲雄这样评价父亲,他从小教育子女诚实守信,“从不准搞特殊,家族里也没有违法乱纪的人。”
黄国熙。受访对象家属 供图
几年前,得知孙女婿参军了,黄国熙高兴地念叨了好几天,叮嘱孙女婿“要保持军人本色,冲锋在前”。黄国熙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必须有一种高尚的报国情怀。
黄国熙说:“我们经历过战争,格外珍惜安稳和平的生活。如果侵略者胆敢进犯,我的子孙也要为国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