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唐亚军 马思维 文/图)“鸡舍温度25℃、湿度55%、二氧化碳浓度800ppm——这些实时监测的环境数据,构成了蛋鸡生长的精准参数体系。”安康凤翎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宝林指着监控屏上的动态数据流介绍,依托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应用,企业通过系统性数字化转型,已将传统养殖场升级为智能化“数字生态圈”,实现养殖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
在汉滨区县河镇县河社区的生产基地,高密度蛋鸡养殖环境控制中枢保持高效运转。设置于鸡舍内的温湿度、负压、二氧化碳等多类型传感器,持续采集环境数据并上传至管理系统,经AI算法模型精准分析后,自动触发控制系统对换气扇、通风小窗、照明设备进行实时调节,确保鸡舍环境参数稳定在最优区间,不受外界气候波动影响。
“传统养殖依赖人工经验,数字化改造后完全靠数据决策,蛋鸡产蛋率提升12%。”来宝林表示,从鸡蛋产出到分拣的全流程已实现数据化管理,专用传送通道与智能分级设备协同作业,饲料配方亦根据蛋鸡生长周期数据动态优化,形成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体系。
数字化转型的效能不仅体现在养殖环节,更推动构建起“花—蛋—肥”闭环生态链。万寿菊种植面积、鸡粪发酵周期、有机肥施用效果等关键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实现科学管控。“地块肥力需求、花卉采摘周期等均依据数据模型判定,200亩万寿菊年产出干花达5万公斤。”来宝林展示的农业数据平台显示,3万多亩关联农田的玉米种植面积、鸡蛋销售流向等生产数据均实现可视化管理,为产业链协同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基地30万羽蛋鸡已全面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AI算法精准测算采食时段与投喂量,产品溯源系统记录每枚鸡蛋的生产信息,农户增收数据实现精细化统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管理升级,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率与产品标准化水平。
谈及未来,来宝林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生态鸡60万羽、富硒鸡蛋1.2万吨,总产值将达2亿元,可带动12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年增收总额5200万元。企业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拓展数据应用场景。”
“通过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已为企业打通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数据链路,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更多企业享受数据赋能红利。”汉滨区数据局局长洪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