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国和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提供了新动能。2025年,国家发布了《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培育低空经济等就业新领域,将其纳入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范畴,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2024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实现低空管理机制高效运转、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应用规模持续拓展等目标,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与广东省出台的一系列低空经济政策,有力拉动了产业发展,也为就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体看,低空经济对就业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领域。
一是技术研发类。低空经济属于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研究与应用行业。该行业内的技术研发岗位主要涵盖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总体设计师、无人机结构工程师、轻量化材料研发等岗位,这些岗位要求从业者熟练掌握相关设计工具以及适航认证标准。智能控制与通信领域,如无人机自主导航算法工程师、低空通信抗干扰技术专家、蜂群协同控制工程师等岗位,要求从业者精通特定的系统和编程语言。能源与电池技术方面,涉及氢燃料电池研发工程师、固态电池系统设计师、无人机电池管理系统工程师等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从业者掌握电化学原理和电池热管理技术。此外,软件设计领域,包括开发飞行控制软件、卫星通信与监控、综合空天信息平台等工作。
二是运营管理类。主要包括低空交通与物流,如无人机物流调度主管、垂直起降机场运营经理、空域流量分析师等岗位,要求从业者熟悉相关法规和空域管理平台。应急与公共服务,如灾害救援无人机操作员、电力巡检项目经理、农林植保服务总监等岗位,要求从业者持有相关执照并具备相应经验。文旅与消费,涵盖低空旅游产品经理、无人机表演编导、飞行体验中心运营等岗位,要求从业者熟悉政策并具备策划与运营能力。
三是政策与法律类。主要包括政策研究员,如低空经济政策研究员,要求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法律顾问,如航空法律顾问,需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数据合规专家,如无人机数据合规专家,要求熟悉数据隐私法规。
四是商业与服务类。主要包括市场与咨询,如低空经济战略咨询师、无人机保险产品经理、低空经济行业分析师等岗位,要求掌握特定行业分析方法和数据库。教育培训,如无人机飞行培训教员、低空经济课程开发师、企业内训顾问等岗位,要求持有相关执照并具备教学能力。维修和保养,如负责飞行器维修和保养的工程师等岗位。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类。主要包括通航机场建设与维护,需要规划师、施工团队及运维人员。低空感知网络部署,涉及雷达、气象监测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依赖通信与物联网技术人才。场景应用开发,需要探索推动低空经济赋能场景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最后是数据分析与管理。主要包括低空经济数据科学家,负责分析无人机飞行数据以优化航线,开发空域流量预测模型等工作。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为蜂群无人机规划协同作业路径等。
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低空经济亦面临着人才瓶颈的挑战。为满足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需要在以下方面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多层次多类型人才体系。建议出台《低空经济产业人才支持专项政策》,明确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等机制,将核心技术研发、适航审定、通航服务、空域管理等关键领域的人才纳入省级人才计划。
优化专业学科设置,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引导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无人机工程、低空交通管理、航空服务与管理等新兴专业,推动航空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打造“低空经济+”特色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推动产教融合,增强人才培养效能。倡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构建低空经济学院、联合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范式,强化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支持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无人机驾驶、装调检修、飞行服务等技能培训活动,推行“岗位+培训+认证+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举办无人机测绘、飞行操控等技能竞赛活动,激发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选拔优秀技能型人才。
加强人才引进与国际合作,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国际顶尖航空院校、科研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合作项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鼓励高校与企业参与国际低空经济论坛、学术交流及联合研发项目,拓宽本土人才的国际视野,提升其技术、管理与服务水平。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