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那就是:“二十四,扫房子。”意思就是在腊月的二十四日这天,京城的家家户户都要清扫房屋,为迎接过年作准备。从古至今,老北京民间一直沿袭着腊月二十四这天“扫房”的习俗,腊月二十四这天也因此称为“扫房日”。在这天,或者这天的附近几天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整个北京城各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为什么要有“扫房日”呢?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的时候,大家工作都非常忙,几乎没什么时间进行家庭大扫除。一年下来,房子难免会落下灰尘。另一方面,按照老北京人的说法,“尘”与“陈”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这一习俗充分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和辞旧迎新的强烈祈求。
其实,关于春节扫房子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远在尧舜时代,人们就有这种年终扫除的习惯了。《吕览注》中说:“岁除日,击鼓驱病疫鬼,谓之逐除。”这种岁末大扫除还有驱除疫病的含义。
春节扫房子的习俗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宋人吴自牧在其所著的《梦梁录》中说:“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清嘉录》卷十二也有这样的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宣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由此可见,腊月二十四“扫房日”其历史之悠久。
说起“二十四,扫房子”的民谚,还和一段传说故事有关呢。
相传,在每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这个三尸神犹如影子一般跟在人的后面,人走到哪里它也跟到哪里,目的就是专门记下人所犯的错误,然后,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个人一年来的善恶。这个三尸神心灵非常歹毒,他特别喜欢在玉皇大帝面前造谣生事,将人描述得丑陋不堪。
一天,三尸神又在玉皇大帝面前胡说八道,说人间的很多人经常做各种恶事,惹得玉皇大帝非常生气,命令三尸神将这些做恶事的人的恶行通通记录在他家的墙壁上,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以便日后将这个人杀掉。
三尸神见玉皇大帝相信了自己的话,并且向自己下了这个命令,心里非常高兴,便在每户人家的墙壁上都做了记号。
谁承想,三尸神的诡计还是没有逃过一个神仙的眼睛,这个神仙就是灶君。灶君知道三尸神的恶行后,赶紧将各家的灶王爷召来,大家一起商量应对之策。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后的第二天即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家的房屋打扫干净,尤其是墙壁上,不能留下任何灰尘。如果哪户人家没有打扫干净,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灶王爷
老百姓在灶王爷的指示下,在腊月二十四日这天,都会打扫自家的房屋,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待王灵官除夕之夜奉旨下凡界查看时,发现每户人家的房屋都干净无比,人们在欢天喜地地过新年,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
门在对各家各户的墙壁进行检查时,王灵官没有找到一处表明做错事的记号。回到天上后,王灵官如实向玉皇大帝禀明了人间的事情,说人间美好,没有一个人有恶行。
玉皇大帝听了王灵官的话后,一方面为人间的美好而欣慰,另一方面为三尸神的欺骗而愤怒。他马上降旨拘押了三尸神,将它永远关在了天牢里。
正是因为灶君相救,才使人间百姓免受到三尸神的加害。老百姓们对灶君感激有加,为感谢灶君为他们除难消灾的行为,他们将腊月二十四这天定为“扫房日”。从此以后,民间就有了“二十四,扫房子”的说法。
如今,“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依然存在,但形式上有了很多变化。在以前的腊月二十四这天,是家家户户的“家庭卫生日”:全家老小都会行动起来,拿扫帚的拿扫帚,拿鸡毛掸子的拿鸡毛掸子,集中力量“大扫除”。如今,随着小家庭的普及,更多的是一家三口在自己的小家里打扫打扫,失去了以前那种大家庭“七八口人全上阵”的热闹。
令人欣慰的是,不管扫房子的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二十四,扫房子”这一约定俗成的习俗仍在北京城传承着。这也可以说人们延袭的是中华民族一种抹不去的过年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