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种子“持证上岗”,制种企业如何“赶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20:51:00    

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小满已至,四川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正值播种高峰期。

今年的种子市场,有些不一样。各大农资店中,一批包装上印有“中国种子认证”的种子,吸引了不少种植大户咨询购买。

种子认证,是一项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种子评定制度。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

四川是全国四大制种基地之一。去年,邛崃、梓潼、安州、东坡、大竹、泸县等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市、区)正式启动种子认证制度工作。一年以来,制种企业对这项制度的“体感”如何?近日,川观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

如何认证?第三方机构全流程把控

5月下旬,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一批水稻制种田已经插秧结束。一个月后,这批制种田就要接受种子认证机构的选拔。种植条件优秀的,将被纳入今年的水稻种子认证对象。

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绿丹公司”)是四川最早一批进行种子认证的制种企业,公司技术人员林春亮负责这批制种田的认证工作。今年,绿丹公司在大竹县规划了1000亩的“宜香优2115”水稻种子认证面积。

“种子在上市前都要检测质量,主要看4个指标,发芽率、纯度、水分和净度,每个指标都有国家标准。而要进行认证的种子,指标要比国家标准高1到3个百分点。”林春亮说。

例如纯度。当前施行的国家标准中,水稻种子纯度要求要达到96%,而认证种子要达到98%。也就是说,每100个水稻种子中,其他种子的数量不能超过2个。此外,国家标准中水稻种子的净度要达到98%,而认证种子要达到99%。这也意味着,每100斤水稻种子,其中的杂质不能超过1斤。

认证的过程交由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进行。目前,全国有北京京农科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长沙华智认证服务有限公司两家认证机构。

长沙华智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团队进行田间检测。受访者供图

“制种企业自愿向我们申请认证后,我们会对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进行全流程质量监控。对达到认证要求的种子批,发放认证证书,准予使用认证标识。”长沙华智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朱丹介绍。

对于制种企业来说,要达到认证标准并不简单。

“按照要求,申请认证的所有种子都需要达到标准。也就是说,如果申请1000亩稻种,入库数量15万公斤,那最少要6个批次,每个批次都要达到标准才能上市。”林春亮说。

气候也极易对认证造成影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启动认证的6个制种大县(市、区)以水稻认证为主,由于各地水稻制种都在扬花期遭遇连续降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包括绿丹公司在内的制种企业认证进度。

“拿证”不易,制种企业为何还要自愿“赶考”?

认证复杂,达标困难,企业也要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拿证”不易,制种企业为何还要自愿“赶考”?

首先是更高的制种产量。根据测算,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发芽率,产量可增加1%。每提升1个百分点的纯度,杂交种产量可增长0.5%—2%。

其次是更多的竞争筹码。尽管由于目前种子市场竞争较大,绿丹公司暂不计划提高认证种子的价格。但在公司负责人岳元文看来,全国推广这项制度后,通过认证的种子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将更有利于提升品牌美誉度。

朱丹也认为,认证制度可以降低种子企业制种风险,提高种子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现在市面上品种多而杂,种子认证是帮助企业打造大品种、名品种的重要抓手。”

今年3月,全国首批种子认证证书颁发,涵盖32个企业的4类作物(玉米、水稻、大豆、高粱)、40个品种,认证种子总量达1104.5万公斤。

一些企业积极铺开,一些企业仍在观望。在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章存均看来,种子质量受到天气、技术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证制度能否在实际生产中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还需要长期观察。

不可否认的是,种子认证制度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又一重保障。在四川,这项制度已经逐步铺开。为了鼓励制种企业申请认证,去年以来,四川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市、区)规划了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用于制种企业认证补贴。今年,四川还将落地种子认证制度写进《2025年四川省现代农业种业发展工作要点》,提出“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力争认证水稻、油菜制种面积1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