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天府新视界丨“网曝”成“网暴”,切莫做帮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07:51:00    

曝光,一度被认为是弱者伸张正义的武器。然而,这段时间网上的一些热点事件,却显示“武器”正在被滥用。前有柴怼怼曝光胖东来玉石问题,后有河南某面店老板把店内监控视频掐头去尾曝光顾客“贪小便宜”……曝光者打着维权、正义的名义,详尽“曝光”他人,但很快事情逆转,网友们发现曝光者才是最该被曝光的人。

网络曝光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合理合法、客观公正的网络曝光,是公民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然而,一些人却以“网络曝光”的名义,歪曲事实、造谣生事、打击报复,用最低成本的造谣,扰得他人不得安生,扰得网络乌烟瘴气。

营造“委屈”或“斗士”人设,掐头去尾、添油加醋、明嘲暗讽,是此类“网曝式网暴”的重要特点。

人设要够“委屈”、够“斗士”。店家口中“七个人只点一碗面”的叙事,有意抹去顾客7人在面馆消费140多元的“不利信息”,只强调“一碗面”,让人误以为7人只消费一碗面钱。店家被打差评,反成了“委屈者”;武大杨某某曝光肖某“图书馆性骚扰”、柴怼怼“硬怼”胖东来,则为了展示“又弱势又斗士”身份,赢得观者同情和支持……总之他们认为,操纵情绪才能操纵民意,而想要情绪到位,必先演技到位。

“真实”需要包装,移花接木、掐头去尾成“标配”。此前,一苏州小伙在剐蹭事故中,被对方举着摄像头不断挑衅,对方希望小伙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说出不利于裁决、方便掐头去尾的话,好在小伙只强调“我听交警的”。现实中,剪辑、AI技术让移花接木、“眼见不为实”的视频司空见惯。不少曝光,表面是在曝光“真实”,实际上是隐去关键信息的“部分真实”,利用信息差误导网友、煽动情绪,最终达到造谣抹黑、网暴他人的目的。

如此“网曝”,看似维权,实则利用民意侵权;看似满嘴正义,实则满脑的流量和戾气。

如此“曝光”,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问题复杂化。网络曝光看似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高效方式,然而,多数问题,其实属于个人纠纷,能和气化解的,就不要放大矛盾、道德审判,能用法律解决的,就不要动用舆论;因为道德审判很可能是没有边界的,网络审判更可能是停不下来的。在“续面”这个话题上,原本就是一碗面的小事,结果事情闹大后,不仅顾客遭网络暴力,店主自己也遭到“反噬”,特别是在调解结束其依然在网上讽刺顾客是“七匹狼”后,店主过去的相关劣迹和投诉被扒出,面店也被不少义愤填膺的网友层层围住,生意大受影响。被曝光的顾客还称将追究面店老板的法律责任。“网曝他人”变成了“曝光自己”。

“网曝”一旦滑入“网络暴力”,就会被网络戾气所绑架。一些网络曝光,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中,各派互相争吵、站队,最终被一些极端情绪捆绑,被一些恶意人士利用。面馆老板罔顾事实,选择性网曝之后,七位顾客被推上风口浪尖,其中的小孩子甚至被网友恶意无码截图、做成“乞讨”表情包。表情包这种“网络迷因”可以传播很广、很久。这样的伤害,实在是无妄之灾!其实很多民间纠纷,远达不到该被这样广泛羞辱的程度。如果纵容这样的恶意、戾气在网络传播,人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偌大网络,人人自危。

冤冤相“曝”何时了?无底线的网络曝光,不是什么正义,有意无意的“网络暴力”,必须划清界限。

每个人都可能“15分钟出名”,所以网友务请谨言慎行。有人滥用互联网“15分钟出名”定律,只想着能让别人声名狼藉,但谎言迟早会被戳破,搬起石头砸的还是自己的脚。现实中,有人习惯小题大做,把别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做成PPT、小视频、小作文,拿着放大镜挑刺,煽动道德审判。这样做,不仅占用舆论资源,让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被淹没,更可能侵犯名誉权、肖像权,最终陷入“多输”死局。

人人都是“法官”,更要求网友擦亮眼睛,别在“替天行道”中成了网暴帮凶。在事件真相大白之前,“网络吃瓜”,本质上是一场盲人摸象:摸到尾巴的说这是一根绳子,摸到象腿的咬定是柱子。人人都有一张嘴、人人都能在互联网上当“判官”的时代,网络审判实在太轻浮,事实不清,照样“判刑”,结果,满腔热血最终吐出的不过是戾气。这其中,普通网友有之,一些平台也可能在传播虚假信息中误当帮凶。提升媒介素养,已经刻不容缓。

前不久,被网络曝光后遭“网络暴力”的河南某妇产科医生,终难忍滋扰跳楼自杀。当非理性的言论占据上风,“网络曝光”就会演化成“网络暴力”,任何个体都可能遭此非难。对网络施暴者,必须严惩;网友也要反省:按键可杀人,信息真假难辨时,少一些非理性发言,多一份理性和从容,网络维权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本期话题

网络暴力,如何治?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