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徐斌:以创新铸就工匠精神,以实干引领行业变革|致敬劳动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20:54:00    

近日,广东省机械工程领域杰出代表、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斌获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徐斌深耕机器人研发与陶瓷机械装备创新二十余载,以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的贡献,诠释了新时代“创造型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他的事迹不仅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本。

破局“卡脖子”: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先锋

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徐斌始终站在技术攻坚的最前沿。徐斌主导攻关国内无法提供高转矩、低底盘全转向的驱动单元难题。他带领团队首创“非对称式差速驱动单元”,攻克了高转矩、低底盘全转向技术难题。该技术单组承载能力达25吨,运行速度6m/s,定位精度小于20毫米,4组轮组协同作业可承载80吨重物,此技术获得相关专利达7项,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21年,搭载该技术的非对称式20吨重载舵轮新品对外发布,被广东省工程学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该项目被广东省工程学会科技成果鉴定为整体技术行业国际先进,其中重载AGV非对称式差速驱动单元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开发成功并投入市场,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徐斌的创新步伐不止于此。他主导攻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典型制造过程中机器人协同作业技术难题。他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重载轮式移动机器人载工作空间受限下的路径跟踪滑模预测控制方法,解决了动力电池组电芯模片上下料3种不同类型、200多台机器人协同控制难题。

项目解决了电芯模块上下料效率低、精度差的行业痛点,获授权专利7项,并参与制定相关省级团体标准,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行业新增产值5000余万元。

凭借这些突破,徐斌先后斩获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绿色智造:陶瓷行业的“技术革命者”

在传统陶瓷加工领域,徐斌同样书写精彩。

面对陶瓷大板抛光效率低、耗水量大、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难题,他带领团队完成高速抛光磨头装置、瓷砖微水加工工艺,以及智能磨边补偿系统三大技术的飞跃。

高速抛光磨头装置将抛光效率从70%提升至100%,实现“零破损”,推动20项专利落地,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 瓷砖微水加工工艺将耗水量从每平方米100公斤降至10公斤,获12项专利,助力陶瓷行业向清洁生产转型,创收6000万元;智能磨边补偿系统将精度提高至0.1毫米,减少人工依赖,提升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相关技术获10项专利,经济效益突破8000万元。

这些成果不仅通过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更推动徐斌团队斩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十余项荣誉。他撰写的《瓷砖抛光理论与实践》专著及多篇核心论文,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传承与升华:让工匠精神历久弥新

面对AI与机器人技术的浪潮,徐斌有着深刻洞察。他认为,传统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需与新时代的创新赋能深度融合。“工匠精神不是守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造。”徐斌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这要求工匠群体完成从“技艺执行者”到“创新引领者”的蜕变。他带领团队时,始终坚持“三新”原则,即新设计、新工艺、新链接,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向技术驱动转型。

对于劳模荣誉,徐斌谦逊而坚定地说:“这份荣誉属于奋战在一线的创新者。AI时代,我们需要更多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的‘创造型工匠’,这是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底气。”

从重载机器人到陶瓷智造,从技术攻坚到理念革新,徐斌用实干与智慧诠释了劳模二字的时代内涵。他的故事证明,在AI与机器人席卷全球的今天,真正的工匠精神从未褪色,而是在创新中焕发新生。这份精神,正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文/顺德融媒记者王艳美

图/顺德融媒记者周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