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激活人才引擎 “校企互聘”双向奔赴——“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系列报道之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9:46:00    

走进企业、走进园区、走进学校、走进医院……5月22日至23日,西宁市委人才办组织中央驻青及省垣媒体开展“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解码“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工作品牌为我市各行业发展带来的生动变化。

一纸聘书:高校智慧嵌入企业发展赛道

5月22日,西宁产业投资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昝德虎郑重地将一纸聘书,递到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主任耿生玲手中。这位“绿色算力人才专家”将正式担任产投集团总经理助理兼青海省征信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我们需要破解碳资产开发的数据壁垒,耿教授的智库资源正是‘及时雨’。”昝德虎坦言,青海碳汇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全省首家国有碳资产管理平台,正面临生态价值转化的技术瓶颈。接过聘书,耿生玲以绿色算力人才“校企互聘”专家的身份正式与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数据资产化、征信技术升级等难题破局,开启“校企互聘”的协同创新实践。

柔性引才:破解企业发展新难题

去年12月,西宁产业投资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谋划成立了青海首家国有独资碳资产管理公司——青海碳汇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努力在未来新兴战略产业上谋篇布局,这是西宁国资在助力全省“双碳”目标实现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青海碳汇公司正是聚焦全省生态碳汇开发需求,致力于碳资产开发、碳配额管理和碳交易三大核心业务板块,解决生态碳汇开发难点问题,承接全省碳资产开发、管理和服务,推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赋能生态补偿、财政创收、碳排放双控、乡村振兴。”昝德虎说。

围绕碳资产开发、数据资产运营等前瞻性新型业务,产投集团同步申报了“昆仑英才”团队项目,为碳汇相关规则制定、碳汇管理人才培育、碳汇市场分析评估提供指导服务,积极促进青海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这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我将利用高校噪音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两个智库资源,与企业进行资源对接,促进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化,让企业发展更快更好,并且在紧缺的绿色算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作出贡献。”耿生玲说。

双向赋能:人才工作链串起发展生态圈

为了做好人才文章,产投集团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与南京扬子国投等国企达成合作,建立双向学习交流机制,在产品开发、风险防控、绩效考核等方面提供先进经验理念支持。近年来,共申请南京东西部协作交流干部8名,向南京相关国企选派业务骨干6名,为人才培养、业务拓展、资源对接注入新动能。

在产投集团信息公示栏内,2025年集团首期“一月一业”主题沙龙聚焦打破融资瓶颈、吸引外部融资难题,开展进一步挖掘产业与资本融合潜力、拓宽企业融资路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探讨,集思广益、汇智破题。

正是通过“一月一业”专业调研和交流,搭建起人才作用发挥平台,汇聚起更多企业发展的“金点子”,让员工和企业同频共振,共谋发展,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记者 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