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子古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考古发掘始于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前后经历了80多年。在此期间,既有国内考古工作者辛勤考古调查,亦有外国学者前来勘测考察,既有对古城内的挖掘考证,也有对古城外墓葬区的探测考古,出土各个时期文物更是达到万余件,成果不可谓不丰。但是,面对4平方公里的巨大古城,面对1997年以来4次大规模考古,17万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尚不足古城总面积的17%,若加上此前历年考古发掘的面积,也就占古城总面积的不到20%左右,更多的秘密仍然深埋在地下,要想完全揭示古城蕴含的历史之迷,还需要考古工作者继续深入探求。
那么,和林格尔县的土城子古城还有哪些历史之谜需要揭开呢?
土城子古城从春秋时期一直沿用到元代,汉代以后的行政建置已经较为清晰,但汉代之前这座古城究竟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城池呢?按照《诗经》中“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的记载,朔方已经考证为朔方城,在今巴彥淖尔市杭锦后旗西北;而“襄”,有专家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土城子古城属于“襄地”,所以才有了汉代定襄郡这一名称。但是,诗中的这个“襄”究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是指一座城池却并无确切的答案。至于战国和秦代是不是成乐县,当然也无定论,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历史之谜。
另外需要解开的历史之谜,非代国的三座盛乐城莫属。《魏书》记载,公元331年,代国建都盛乐,这是猗卢建立的代国第一座都城;公元337年,在故城东南十里,翳槐修筑的第二座盛乐城;公元341年秋九月,拓跋什翼犍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有如此确切的记载,理应按图索骥不难找到。但是,几十年的考古发掘,文物工作者只在古城的南城、中城找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遗存,在“故城”南十里、南八里并未发现代国的另外两座盛乐城,是史籍漏载还是没有发现发掘出来,亦或在其他地方,甚至根本不存在?种种疑问一直困扰着考古界,人们也一直盼望着解开谜底的那一天。
还有因盗运不明文物而留下众多谜团。根据《和林格尔县志》及《和林格尔文物志》记载,1943年,土城子古城遭到日本人的盗掘,并且利用四五辆汽车运走大批文物。但是,在另外一些资料里,这种说法却完全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有一篇研究类文章写道:1943年,在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协助下,东亚考古学会委派驹井和爱等人对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并进行了试掘,发掘时间是1943年10月22—31日。驹井和爱采用了探沟发掘法,在古城内打了12个探沟,每个探沟宽2米,长30米,每日用工50人,发现了大量砖瓦、瓷器残片以及铜镞、铜钱等文物。一个外国人,在汉奸政府的帮助下大肆盗掘文物,居然被认为是考古,而挖掘出来的除了上述文物究竟还有些什么?为什么要偷偷运回日本?这些流落在日本的文物现在什么地方?诸多谜团都有待人们去探求。
此外,北魏盛乐城的总体布局究竟是怎么样的,京城内有皇宫吗?唐末从古城内向外挖掘的十条地道,现在还能找到痕迹吗?土城子古城不同时代的开元寺、雄佛寺,其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城外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墓葬,还能为我们带来多少惊喜?等等,这些谜团都在等待考古工作者一一解开,进而向世人展现出土城子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
丨来源: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