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后备箱集市(视觉中国/图)
“我在腾讯楼下卖盒饭”“用老头乐卖盘锦小卷饼,一天能赚多少钱?”“上海人摆摊丢脸吗?”……年轻人摆摊的话题屡屡登上热搜。区别于“只能摆摊”的传统小商贩,这批年轻人有的来自大学、大厂,主动选择“脱下长衫”加入摆摊大军。
过去三年间,“摆摊”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第二职业。智联招聘在2022年发布的《青年求职行为洞察报告》显示,76%的00后愿意或正在从事新兴职业;88.1%的00后正在灵活就业或愿意尝试灵活就业。
作为小成本创业的方式,这批年轻人赚到钱了吗?他们是为了赚钱吗?他们的追求通过摆摊能实现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实地走访摆摊年轻人群,选择与其中5位各有特点的年轻人对话,发现在自由、执念、独特、远离pua等词汇之外,他们的摆摊也有着改善经济、尝试人生、家庭理解等更现实的底色。
2025年4月底,石头在西安某大学城附近摆摊(受访者提供/图)
一辆白色电动车停在夜市的街边,年轻的小伙子下车动作麻利,一头玫瑰金的发色让他很容易成为人群的焦点。凑近看,脸上有层薄薄的粉,透过眼镜片能瞧见眼角细粉卡出的纹路,那是熬夜的痕迹。
他是来夜市摆摊的石头,28岁,陕西西安人,2019年从西安一间民办本科院校毕业,2025年4月底开始在西安某大学城附近的茅坡路夜市摆摊。
石头的摆摊车车头贴着这样一行字:三年考公,国企工地,一场梦,终提桶。这是28岁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总结。2019年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石头去了青海西宁一家国企的工地,一年后又踏入考公考编的行列。
根据公务员招考相关规定,石头只能报考一些“三不限”的岗位,即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大专及以上)、不限户籍的职位。由于报考门槛相对低,这类岗位往往竞争激烈。从2020年开始,石头花费三年时间奔波于考公考编,却没考上。
后来,石头到西安一家企业做制片工作。他戏称自己是公司的“三无人员”——无房、无车、无贷,这在如今的职场被戏称为“牛马三件套”。没有被套住的石头,抗“打压”的能力不如别人,他自称为了自由,工作9个月后决定辞职。
石头的摆摊车,他取名为“自由舰”(受访者提供/图)
那时,他刚过完28岁的生日。2月初的西安还未褪去寒冬的冷意,石头把床上的电褥子打开,一个人瘫在被窝里听着大学四年常听的歌——《老男孩》。他很喜欢里面的一句歌词:未来在哪里平凡,谁给我答案。
回顾几年奔波、屡战屡败的路上,父母催促的声音不时响起,石头形容为:北方人对编制有着天然的执念。
他想起一次考试前,为了通过面试前的体能测试,他下决心减脂提升成绩。那段时间,他每天只吃水煮菜和少量蛋白粉,每天到家附近的操场,先热身跑5公里,接着训练下肢力量,最后再跑上几圈。体力逼近极限,石头的感受被激发:“真的太痛苦了,我无法主动停下,只能希望被动摔一跤,但地上没有石头,我只能自己掐着表,继续跑。”石头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他的微信昵称也是“石头碰一碰”。
考公失败、工作辞职后,石头住在父母家。父亲平时待在家里的时间不多,跟他说话最多的是母亲——一个典型的陕西农村出身的女性,五十多岁,说一口流利的关中话。只有小学学历的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大女儿已经结婚,石头是她最小的儿子,至今未婚。在石头的印象中,母亲一直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会照顾好整个家的饮食起居,同时有着朴素的心愿——想让孩子进“体制”,有稳定的工作。
对于摆摊,母亲的态度很明显,“摆摊就是不务正业。”
石头尝试写信向母亲展示自己内心真实的一面。在决定摆摊之前,他花了一个晚上写这封信,信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持,我也明白你的担心都是为我好的,我永远感激你。我也相信,等你回来后,我有六成的把握我能说服你,打动你。你担心的核心问题是我的婚姻问题,说到这我很难受。我今年都28了,还要让你为我的事操心、担心,是我做得不够好,不够优秀。就这一个担心的问题,我会给你一个好的答复的。
信写完了,石头没送出去。在婚恋这个现实问题面前,石头至今依然没办法用摆摊回答。他担心未来的岳父岳母会觉得自己摆摊很丢人,“北方人是最讲求面子的”,石头有自己对于现实的观察。
石头决定去摆摊,他想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天塌不下来。可怕的是那种惯性——人被传统教育束缚着,像个保管箱里的物件,规规矩矩码在那里。其实,就算你变得五颜六色,这墙也不会塌。真的,没事儿。”
石头辞职后,花一个晚上写给母亲的信(受访者提供/图)
茅坡路FA036号,这是石头的固定摊位,一个离夜市终点稍近的位置。
这条夜市在西安某大学城附近,聚集了两百多个摊位。摆摊的摊主大部分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有像石头一样的年轻人。他们的差别显而易见:中年人摆摊卖炒饭、炒米、凉拌菜这类现炒现做的小吃较多,油烟大;年轻人摆摊往往选择奶茶、果汁、蛋糕等半成品的食物,到现场只需简单加工就可售卖,没油烟。
石头卖的是提拉米苏,所有的操作步骤只需在家完成,到了摊位上就直接开卖。这是他精心选择后的决定,这类甜品在网上的热度高,做起来技术门槛低,没有额外的烘烤步骤,主要依赖配方比例的调整。成品造型漂亮,以大学生为主的顾客愿意发到社交媒体,自带营销属性。
尽管极大简化了工作步骤,摆摊前期的筹备过程也不是石头想象中的轻松。从选购车辆、冰箱、除湿机、打蛋器、烤箱等必备设备,再到对比不同品牌的淡奶油口感,最后还要不断调整提拉米苏的配方。在两个月的筹备期中,石头一天能收到十几个快递,都是初期的原材料采购。仅仅是更新配方的内容,他就记了厚厚的一叠笔记。
从石头的摊位出发,沿着茅坡路继续走没多远,一块醒目的红色招牌挂在车前——“我是卖炸鸡柳的”。这里属于另一个年轻摊主小亚。
小亚26岁,湖南湘西人,大学时到西安的一家青年旅舍做义工,后来滞留西安几年。从2025年1月开始在这条夜市摆摊,她的男朋友闪哥大多数时候也跟着一起做。
炸鸡柳讲求现炸现卖,小亚和闪哥分工明确。下午4点多,两人准时从离夜市4公里的地方开车过来,等所有的东西全部从车上卸下后,闪哥便在一旁支起折叠桌,摆上新鲜的鸡胸肉和面包糠。他与兼职搭档负责裹粉,每份精准称量为250克。与此同时,小亚负责归置好台面,仔细调试三个油锅的温度——确保在某个恒定的温度值,这样炸出来的鸡柳会更香嫩。
油温就绪,小亚主掌油炸。人流高峰时,闪哥也会加入翻炸的行列。直至深夜11点多,摊前喧嚣散去,他们才算结束这份忙碌。这是他们摆摊生活中最寻常的一天。
有时,他们也会分好各自的“领地”来摆摊。小亚守着她的固定点位——茅坡路与樱花一路的十字路口附近;闪哥则转战西北大的南门,那里的流动摊贩们不需要交摊位费。互相支援时,得迁就对方的“地盘规矩”。一个清洗油锅的方式,有时也会引发一场争执。或许,这就是我在茅坡路整条夜市街只看到这一对情侣摊的原因。
2025年6月2日,小亚和闪哥在西安摆摊卖炸鸡柳(王梦源/图)
夜市街和流动摊之外,北京90后女生姚饶的摆摊似乎带有更多浪漫主义色彩。她的摆摊生活刚启动不足两个月,是在一些主题集市上摆摊。这些集市由特定的主办方组织,一般分为不同主题的展区,摆摊的时间段有规定,想要摆摊必须先经申请,同意后才可以。
2025年4月,海南的一场青年市集,姚饶以青年艺术家的身份受邀,那是她首次接触集市摆摊。两个月来,姚饶参加过四次集市,卖的都是宠物主题的配饰、插画和丝巾等。
她把自己的摊位装饰成一个可供打卡拍照的地方,一张铺着毛绒桌布的小桌置于其中,桌沿最显眼处错落摆放着可爱的宠物小摆件。
姚饶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摆摊前经历过六次裸辞,眼下选择创业,专注宠物经济下的摆摊,这是她自己的人生概括。一边摆摊,一边分享,她开了社媒账号,名为“大YAO爱折腾”。主页中点赞量最高的笔记标题是“清华毕业月薪3万5到摆摊一单30块,真的开心吗”,底下有网友问她“怎么找到这种能量的”,姚饶回复:坚决不想上班的决心。
姚饶的讲述如她的名字,充满“折腾”的意味: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头部科技公司做视觉设计,工作内容不多,每天规律而轻松,中午有两小时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下午六七点就下班,离职原因是“待得特别舒心,一点压力都没有”。休息半年后,姚饶后悔辞职,第二份工作刚入职第一天,她的阑尾炎犯了,随后请了两周假在家调理身体。
离职,入职,反复几次。第六份工作,也是摆摊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姚饶去做了行业策展人。因为一次“老板毫无来由的指责”,姚饶来不及拿上电脑,一路哭着开车回家,她认为“自身尊严”在被老板指责的瞬间,碎成了一地。
新的出发从摆摊开始,“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姚饶从此踏上主题集市。
与追求自由截然不同的摊主是小志,他正在西安一个文创园附近全职摆摊卖蛋挞。我通过社媒联系上他,他的网名是“00后崔有志(寻找摊位中)”,粉丝3.3w。最初吸引我的是他的简介:相信你不会关注一个成功的人,相信你会更好奇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如果你关注了我,说明你也想成长,谢谢你,陌生的网友!
跟姚饶相似的是,小志也会在社交平台做分享,他常出镜拍摄摆摊相关短视频,视频中的他声音沉稳响亮,不怯镜头。他发布的视频中点赞量最高的有4.1万,标题为“辞职不会重启人生摆摊也不会获得自由”,这是小志辞职后第22天的感悟。
视频中,他站在车子的后备厢前,打开的后备厢上方挂着“两元蛋挞”的条幅。在那条视频中,他分享了自己的摆摊观察:比如,摆摊周边有很多摊位的话,顾客会形成光逛不买的情况;长久摆摊的、能挣上钱的摊主一般都是两个人或一家子;新手摊主要选择客单价不是很高的半成品,这样会缩短前期准备和出餐的时间……
不少人在视频评论区问小志,裸辞后卖什么能挣钱。“大家不要觉得辞职就是重启人生、摆摊就会获得自由。摆摊比上班还没有自由,”摆摊一段时间后,小志这样回答。
小志自称两年前大学毕业,摆摊前做过电商主播,每次公司发完工资,第一件事就是还花呗、各种网购平台和外卖平台的月付,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后来辗转在天津、西安摆摊卖蛋挞。我试图和他多聊一些,小志回复我“有稿费吗?”我向他解释了没有稿费后,他最后一次回复我:“不是想把自己看多高,就是自己现在不在乎名(这些)什么虚的东西,能让小人物心甘情愿去完成事情的就是钱了。”
姚饶和她的摊位(受访者提供/图)
摆摊前,石头在最后一份工作的离职原因栏写的是:世界很大,我想去闯闯。
现实之外,石头保留着自己要去“看世界”的一面。那是离他的生活特别遥远的事物——极光。第三次电话采访时,聊的时间久了石头有点疲惫,讲到这部分时他的声音突然活了,变得兴奋,接听电话的同时忙不迭发来一个博主拍摄极光的视频。
小亚也有一个去远方的心愿,在摆摊的琐碎日常之外,这个想法在不忙的时候常涌上心头。2024年11月,小亚在网上交了两千多元学费后,一个人买了张去山东威海的火车票,在那里花了一个月时间,考下了海员证。在大学期间,小亚就了解到海员这份工作,“不需要多么光鲜亮丽的学历,只要能考下相关的证,一个月的薪资就能上万,而且还能有机会体验世界。”她的描述中带着强烈的期待。
那段时间,她搬了新家,离开了闹市环境,楼的间距更宽了,每天下午能在阳台晒到冬天的暖阳,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能透过窗玻璃看到秦岭。摆摊的事做得更好了,每天有回头客光顾,晚上12点之前就能收摊回家休息。她写道:“人真的需要一些宽阔的空间……我想做什么事情就可以去做什么事情……”
考到海员证后,小亚特意在社交媒体发了动态,分享喜悦的心情。她想着,自己还很年轻,准备等小摊安稳下来后,随时去做海员。
考海员证这个事,闪哥不赞成。他担心小亚真的当上海员后,两个人只能一个在陆上,一个在海上,见面的次数会更少。小亚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说服他。
2025年4月,姚饶在海南一青年集市精心布置的摊位(受访者提供/图)
证考下来了,什么时候出发呢?小亚对另一种新生活还没有明确的想法。
小志的摆摊选择,也处处有情感羁绊的影子。2025年4月底,小志和女友决定离开天津,到西安发展。小志是山西太原人,女友是甘肃兰州人,在天津的话,距离女友家1500公里,距离自己家是500公里,一远一近,他认为这个距离影响将来回老家探望双方父母。选择在西安,离两边都是500公里,小志觉得“不会出现以后的问题”。辗转多地之后,回家始终是他和女友朴素的心愿。
“爱折腾”的姚饶去过很多地方,在一次辞职间隙的漫长假期中,她和丈夫去了重庆、成都、长沙等地,玩了一大圈,回来后办婚礼。那时候,为了找到下一份工作,她每天都打磨自己的作品集,一边整理作品,一边广撒网投简历。
如今,找工作已成为过去式,姚饶选择继续她的摆摊生活。
28岁的石头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三亚,一个距离他家有2300多公里的地方,而哪怕是去最近的地方——俄罗斯最北边的城市摩尔曼斯克——看极光,也需要跨越9000多公里。
石头给自己算了去看极光的花费,如果参团去北极圈核心区域看极光的话,一个人至少7万元。权衡之下,他想选择俄罗斯捷里别尔卡追光之旅,从西安出发的跟团游所有的花费不到2万元。这是摆摊教给他的生活哲学——妥协。
石头的摆摊启动资金只有2万多元,他决定把钱主要花在提拉米苏的原料制作上,像摆摊车和广告灯牌这类“大件”开销能省则省。摆摊前,石头在网上看中了一款带灯牌的特斯拉同款鸥翼门摆摊电动车,山东一厂家报价八千多元。他觉得太贵,跑了西安几个市场比价,最终在北三环的一家店里找到了同款——不带灯牌,价格比网上低了两千多元。他给自己的摆摊车起名——自由舰,意思是自由化舰,愿与玫瑰同行。
石头滔滔不绝,“去看极光前,我要在摊位前放一个心愿箱,把大家的心愿带到极光面前。等回来后,还要再做一款极光款的提拉米苏。”他幻想着能在2026年的4月见到心心念念的极光。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石头、小亚、闪哥、小志为化名。)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王梦源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责编 陈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