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等”已归国!阳江籍志愿军烈士邱能庆身份确认,亲人含泪追忆
“妈妈,不要担心!”1948年10月参军那天,26岁的邱能庆笑着向母亲挥手作别,军帽上的五角星在秋日里像一团火。
这位被乡亲昵称为“阿等”的阳江士兵,后来走上了烽烟四起的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7月10日,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壮烈牺牲,化为星辰。心心念念等候了一千多个日夜,老母亲再也没能见到她亲爱的“阿等”。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而在9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成果,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前11批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比对,并成功为2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邱能庆名列其中,籍贯为广东阳江阳东区大八镇大陂村。
邱能庆烈士的遗骸经过鉴定比对,成为广东省目前唯一确认身份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邱能庆的革命军人烈士证明书。受访者供图
在家里排行老三
从小就胆子大
邱能庆于1922年出生,阳江市阳东区大八镇(大八公社大陂大队大陂村)人,生前为志愿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八连战士,1948年10月参加解放军,1953年7月10日在抗美援朝战场中牺牲。其遗骸于2020年第7批被迎回中国,安葬于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据邱能庆的后人回忆,邱能庆烈士一生未成家,因父亲早逝,由母亲和长兄邱能旺抚育成人,在家里排行老三。由于家境清贫,邱能庆和家人曾靠吃糠、吃树皮过活,为帮补家计,他放牛、抓鱼、干各种农活,村里人对他评价都很好。
“听长辈和村里人说,我三叔的大胆,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只要他认为正确的事情,都敢去尝试。”60岁的邱成桂是邱能庆烈士的亲侄儿,虽未见过他心中英勇无比的三叔,却是一提起,就忍不住激动得直落泪。
邱成桂。
据邱能庆烈士家人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胸怀保家卫国之心,邱能庆毅然选择追随八路军,后投身抗美援朝战场。在前线,与千千万万的志愿军一样,他坚信“先有国、才有家”,心中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在异国他乡的亲人。
在一张标有“庆祝志愿军出国两周年纪念信笺”字样的手写家书上,邱能庆写道:“亲爱的母亲大人,您的身体是否好吧,工作是否均顺利吧。”“愿你身体强健,把家中生活搞好。”“现在我寄了点钱来家避免点困难,愿你尽量用些钱买床被和衣物,避免寒冷……”
邱能庆写给母亲的信。受访者供图
受先辈影响
家族后辈也想当兵
邱成桂回忆道:“三叔牺牲前不久,大队还送来几匹布,说三叔在前线打胜仗、立了功。没想到,没过多久,就听闻三叔阵亡。奶奶听闻这一噩耗,在路上当即倒地痛哭。”一家人的心像被蒙上了灰色的阴影,久久未散。
邱能庆的奖章。受访者供图
后来,虽然未见三叔的遗骸遗物,但大队送来了三叔的许多奖章,还经常在过年时送来“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对联。家里人会把对联贴在大陂村老房子的门口,潜移默化地提醒着后人:烈士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永续。
政府致邱能庆烈士家属的信。受访者供图
邱成桂的弟弟邱成茂受三叔影响,20世纪80年代,20来岁的他也想参军报国。“可惜后来没选中。”邱成茂说,自己小时候也曾因家庭贫困,吃不饱、穿不暖,如今家族后代都能过上好生活,子孙都有机会上大学,要感恩革命先烈和前辈为我们打下的红色江山。
邱成茂。
“感谢党的坚强领导,才让我们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很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辽宁沈阳看看三叔,告诉他祖国今天的强大和我们生活的美好,只要想到这件事情,心里都很激动!”邱成茂说。
笔者从阳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阳江已经登记在册的阳江籍抗美援朝烈士有106人,邱能庆烈士是其中之一。9月12日上午,阳江市、阳东区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走进大八镇大八社区,向邱成桂、邱成茂等邱能庆烈士亲属送去慰问与关怀。阳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领导表示,后续将全力支持烈士亲属的诉求,计划在恰当时间节点,组织家属代表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邱能庆烈士。
相关阅读:
请记住,阳江籍邱能庆!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梁剑华 许倩
【作者】 黄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